2010年杂谈、时评资料

“百年未遇”与“突如其来”

凯迪网 安立志

----

“政绩工程”、“形象建设”可以邀功升官,而“百年未遇”、“突如其来”可以诿过卸责。在官员升迁取决“上命”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就成为不可避免。

近年来,无论媒体还是官场,“百年未遇”与“突如其来”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日见其繁。今年气候确乎异常,六七月间,南方“水深”,北方“火热”;七八月间,南方“火热”,北方“水深”。于是在“百年未遇”的强台风,“百年未遇”的暴风雪之外,今年又有了“千年未遇”的强降雨。“突如其来”也是如此。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作为“正式”的“提法”持续多年,偶见官方媒体提及当年“抗击”“非典”的政绩,仍然“突如其来”不已。2008年,覆盖南中国、持续近一个月的暴雪,在一些媒体上,仍然“突如其来”。

然而,从人们的亲身感受中,“非典”的出现,并非什么“突如其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毒雾弥漫的“非典”疫情,岂是一个早上所降临。某城市3个小时的强降雨,竟致数十人罹难,只有“官方定调”的“百年未遇”,却无公开发布的气象资料,早已为媒体所诟病。

“百年未遇”与“突如其来”这两个词,热衷使用者主要是各级官员,而其针对的主要是各种灾害与灾难。各级官员,不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公仆”,为民众谋福祉,解民众于倒悬,至少在理论上是应然的。而各种灾害与灾难造成民众的伤亡与痛苦,自当问责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当地官员,但各级官员并非都有温家宝总理的境界与风范,各地的官衙也没有民主的制衡与监督,于是,种种的文过饰非、诿过卸责,不仅成为一些官员的“基本素质”,而且成为一些衙门的“官场常态”。

“百年未遇”与“突如其来”都与时间有关,而时间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百年未遇”者,在历史的长程中,强调的是灾难的不可预见性,既是不可预见的,当然与本官“没有关系”;“突如其来”者,在现实的短程中,强调的是灾难的不可抗拒性,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也于本官“没有责任”。一个“百年未遇”,一个“突如其来”,一个与本官“没有关系”,一个于本官“没有责任”,在此情况下,不仅可保官帽无虞,略作“过问”,更会受到旌表与嘉奖。

考诸近年的“百年未遇”与“突如其来”,既没有历史档案的明示,也没有科学依据的论证,灾难一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定调”。“定调”者,往往以撇清或减轻责任为原则。“非典”定调为“突如其来”,连乡镇传达也要强调“突如其来”;“暴雨”定调为“百年未遇”,连街谈巷议也要突出“百年未遇”。在一个历来强调“实事求是”的国家里,岂非咄咄怪事!灾难来临,急于定调,于是,社会的困境都源于“天灾”,百姓的怨气都归于“自然”。在这方面的典范就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与此同时,官员的任何“介入”与“参与”,都成为一种“拯救”与“关爱”。产生灾难的原因掩盖了,灾难责任的追究回避了,改进措施的研究省略了,在一片残垣断壁之上,演出的反倒是一幕幕“战天斗地”的表彰奖励,一出出“嘘寒问暖”的人间真情。然而,这却留下“百年未遇”日后“再遇”的伏笔,同时酿成“突如其来”日后“再来”的根源。

中国的某些官员,在保障人民权利,建立民主机制方面,鲜有兴趣,更无创新,但在维护官场机制,保障官员“尊严”方面,历来不遗余力且不乏创意。“失业”轻描为“待业”,“人祸”淡写为“天灾”,不仅“绿豆干部”张嘴就是“重要讲话”,而且“芝麻工程”也取得“阶段性成果”。而最新的创造,就是这“突如其来”和“百年未遇”。面对灾难中经济的惨重损失,面对困境中百姓的啼饥号寒,鲜有坦然道歉者,更无引咎辞职者。拼命打造“政绩工程”的,不会考虑“百年未遇”;竭力投入“形象建设”者,谁会预防“突如其来”?盖“政绩工程”、“形象建设”可以邀功升官,而“百年未遇”、“突如其来”可以诿过卸责。在官员升迁取决“上命”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就成为不可避免。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