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杂谈、时评资料

十五年后的南中国海

早报网 薛 涌

----

审时度势 

  中美近来围绕着南中国海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不过,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软实力”竞争。奥巴马从布什那里继承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和世界性的“大衰退”。如今经济不见起色,联邦赤字攀升,国力跌底。以“软实力”为外交指针的奥巴马政府,当然不会选择这个时刻竖敌生事。但是,美国必须考虑未来,要为实力回升后继续统治世界进行布局。这大概是其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不停喊话的原因。 

  要了解南中国海对美国的意义,我们不妨把眼光放长些,看看15年后的格局。2025年,南中国海很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心脏,或者说“世界工厂”的“内湖”。这里的“世界工厂”,并非仅仅指中国。到那时,印尼人口将达到2亿7000万,越南和菲律宾的人口都将超过1亿。再往西行,印度人口将达到13亿5000万,孟加拉人口将达到2亿1000万。而且这些国家的人口普遍年轻。中国虽然现在还是“世界工厂”、在数字上看还处于“人口红利”之中,但从今年的工潮已经能够看出,劳动力供应减少、成本攀升之势已经很难逆转。15年后“人口红利”消失,更是难以维持现在的地位。所以,“中国之外的选择”,已经成为国际制造业今年的主题。 

  事实上,制造业已经开始从中国流向其他后进国家。比如,孟加拉就已经在纺织业上抢中国的生意。越南更是一个中国之外的重要选择。印度有“世界办公室”之称,其制造业困于基础设施落后、国民教育水准过低等等障碍。但是,印度和孟加拉的人口相对年轻,劳动力供应充足,价格低廉,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如果在15年的时间里整备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确立良好的贸易政策,则大有成为“世界工厂”之可能。在南中国海周边,越南的经济势头已经很猛,印尼和菲律宾如果能用15年时间创造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则也都可能崛起为“世界工厂”。 

南中国海成为“世界工厂”的“内湖” 

  可以说,到2025年时,南中国海周边地区乃至必经南中国海而到达北美西岸的南亚地区,将为世界制造业提供主要的劳动力资源。目前美国的经济依然在迅速白领化,制造业不断外包,对海外生产基地和工业产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赢得这些国家的合作,是美国的战略利益所在。要知道,制造业,特别是低端制造业,不仅仅是劳动力密集型,也是资源密集型、航运密集型。当南中国海成为“世界工厂”的“内湖”时,资源的争夺就可能激化各种潜在的冲突。到那时,经过能源结构调整的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可能降低,但对制造业产品的依赖则会升高。南中国海一旦冲突升级、引发战争,则美国的工业品供应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美国强烈地感到有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之责任。 

  简而言之,未来15年的故事,恐怕不仅仅是“中国崛起”这一个主题。南中国海周边地区国家的崛起、“世界工厂”的转移,都将重塑世界经济的格局。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不停表态,坚持的两点:一是自由通航,一是多边协商,旨在收揽人心,保证自由贸易的畅通,以在新的格局中维持主宰地位。 

  这些变化,自然对中国形成了新的挑战。南中国海卡住中国的油路,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所在。另外,中国同时与几个国家在南中国海有领土纠纷,比较容易受到孤立。这就给美国一个打“软实力”牌的机会。只要在这一地区建立“让美国主持公道”的期望,就为日后美国影响力的扩张打下了基础。面临这样的战略布局,中国在家门口博弈,所面临的牌局其实非常艰难。固然,与具体国家的具体领土纠纷,涉及到诸多非常技术化的问题,局外人难以有深入讨论。但是,从历史上看,中国外交的意识形态转型还没有完成,这可能给中国应付这一局面时带来巨大的束缚。 

  中国的现代外交,依然建立在近代饱受外强凌辱的历史记忆之上。比如,每当列强提出“自由通航”时,中国的主权就面临威胁。同时,作为一个退守内陆的封闭国家,国际海域的“自由通航”对中国也没有实际价值。对于一个屡受被瓜分的威胁的国家,“领土完整”自然成了外交上的主导意识形态。但是,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瓜分的危险已不存在。同时,中国经济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从能源、原料到市场都依赖于人。过去直接威胁中国主权的“自由通航”,已经成为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利益”的含义不同了。外交上的意识形态,也应该重构,以为新的“中国利益”服务。毕竟,南中国海问题不是台湾问题,不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遗产,所涉及的是中国未来的全球化战略。在这里,“自由通航”怕是比“领土完整”更为关键。这并不是要中国在具体的领土纠纷上放弃讨价还价。但是,中国确实需要新的、更开放的外交意识形态,以在同时对付几个对手的情况下占得道义上的优势、更有效地服务于自身的利益。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