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网 宋鲁郑
----
电影号称“第八艺术”,更有人认为电影是综合所有艺术的“第七艺术”,足显其影响力和表现力。都说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和升华,故近日一口气看完二十多部以战争为题材的日本电影,希冀了解日本社会大众与精英的战争史观。
为日本参战辩解、回避侵略是所有电影的共同特点。具体手法如下:
一是日本被逼参战、被诱参战,比如偷袭珍珠港。这在《大日本帝国》一片中表现最为突出。此片认为,美国早就策划让日本先行攻击----引用罗斯福总统的信件为证,于是先是全面对日本进行石油等战争物资的禁运,并对日本发布带有污辱性质的最后通碟:必须从中国包括满州全部撤出。于是日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美国宣战。
二是强调日本的做法和西方国家并无不同。如表现日俄战争的《二零三高地》。开篇就是西方列强瓜分亚洲:英国占领香港,法国占领东南半岛、俄罗斯占领满州、美国占领菲律宾。于是日本为了获得保护自己的据点而占领朝鲜。最后与俄罗斯开战。所以直到今天,日本认为对朝鲜和中国是侵略战争,但对其它国家只是和西方争夺殖民地罢了。再有《大上海陆战队》,也是先描述西方列强都在上海设立租界,然后才提到日本的租界。当然,日本在历史上也做过样子,比如日本打败英国后在1943年宣布缅甸独立,但当日本失败后英国人重新把缅甸再度殖民。面对这样的历史,日本自然难以认为自己是侵略。这恐怕也是日本不愿道歉的原因:始作俑者西方不道歉,为什么我要道歉?
三是歪曲事实。象表现中日战争的《大上海陆战队》。此时由于泸沟桥事件爆发,中日全面开战。中国政府为避免日本从北往南入侵,决定在上海主动出击。不料在这部电影中,日军被描绘成竭力维持上海和平的力量,并为了和平竭力忍让,最后才开枪还击。电影开始先描述一位日本士兵被中国绑架失踪,随后就是为被中国军队打死的一名军人举行大型葬礼,以此说明日本是被动还击。电影结尾声称,在日本军队的奋战下,10月27日上海才恢复和平。不仅如此,还一再表现日本军队如何保护中国妇女,最后让之感动,竟然喊出“日本军队是好人”!
四是单项选择历史,美化日军。《战争天堂》一片,表现的是日本占领青岛后,如何对待四千余名俘虏的历史事件。毫无疑问,这确实是历史事实,而且从日俄战争起,初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日本还是相当谨慎和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国际条约尽力遵守。但从二战起,日本则露出了民族本性。虐待、屠杀欧美战俘极为普遍。二战结束几十年后,当日本天皇访问荷兰时,竟然遭到愤怒的荷兰百姓的袭击。在中国则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旷世惨剧。在《大日本帝国》一片中,则把战争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描绘成勇于承担责任,为了天皇甘愿受辱接受盟军的不公正审判,并通过东条之口,把一个应该负主要责任的天皇变成了爱好和平的人物。袭击珍珠港的始作俑者山本五十六也同样被塑造成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正面形象。在当今世界,对二战的战犯敢于如此美化的,只有日本一国。
五是把日本描绘成受害者。如东京大轰炸、美国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平民的战争苦难、夫亡子丧。但对日本的战争罪恶只字不提。
六是歌颂日本在战争期间的极端行为。比如驾机进行自杀攻击的神风队。光表现神风队的电影就有两部:《特别攻击队》、《决战航空队》。自杀式袭击是严重违反人性甚至战争规则的残酷方式,但却被用来表现日本国民性所谓的坚韧、勇敢。本来这些来自普通家庭的士兵,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是被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所毒害,更是被对天皇愚忠的教育所愚弄。但是在这些电影里,只看到对之的欣赏,而没有否定和批判。
当然有些电影是战争期间拍摄的,可视为战争宣传片,但《大日本帝国》和《决战航空队》都是战后拍摄的,后者还参加昭和49年(1974年)的艺术祭。其美化与辩护之意依然浓烈。《决战航空队》用坚决反对波茨坦公告要求战争到底的大西中将的自杀做为结尾,并以他的遗言要求国民继续保持特攻精神,追求和平。《大日本帝国》的最后则是东条英勇无畏的走向绞刑架。
哪么日本这些电影里究竟承认了什么呢?只有一个:失败。这是一个只承认胜利和失败的民族。而不是一个反思和反醒的民族。日本很少拍摄与中国有关的战争(我看到的仅有前文提及的《大上海陆战队》)。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是美国打败了日本,而不是中国打败了日本。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民族?还可从一件事得以了解:日本对清朝发动战争是以偷袭始,和俄国发生战争也是以偷袭始,和美国发生战争也是以偷袭始。从民族本性上来讲,这是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没有一个基本道德原则的民族。虽然它现在号称民主国家,但制度是改不了国民性的。一旦包括美国在内的力量失去对日本的控制,日本这个国家依然会国民性复萌。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会以何种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对待其它国家。由这一点推论,不难想象日本的未来。
看罢这些电影,还有一个领悟,当年日本甲午战胜中国、旅顺打败俄国其实和制度无关。而是日本哪种被培育出以民族主义为包装的、以对天皇的愚忠为核心的无畏精神。中日甲午之战,双方的军事差距极小,基本上各有所长。但当时的中国仍然算不上一个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没有统一的国家意识。战争结束后,南洋海军竟然写信给日本,索要被俘获的军舰。理由是南洋海军并没有参战。成为笑柄。中国真正演变成一个民族国家还是抗战之时。
到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在武器上甚至还落后于俄罗斯,但就是这种精神打败了俄军。当然最根本的还是物质决定精神。当日本面对美国这种物质实力相差过于悬殊的对手时,它的这种精神也就无济于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建立时,在一切都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照样能够在朝鲜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和解放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有关。
把落后简单的归于制度,历史上不乏先例。唐朝时,日本认为自己的万世一系需要改变,应该学习中国的改朝换代模式。甲午之战后,也认为是制度出了问题。等到五四运动,则更为极端,直接认为中国文化出了问题(后来亚洲四小龙起飞,又被认为是儒家文化的成功)。其实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原因很复杂,很难归于一种因素上。如果说非要和制度挂上钩,只能说制度是否适合是决定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说,在美国制造的这场全球经济危机面前,适合中国的制度模式要优于适合西方的制度模式。
认识到日本的国民性和战争观,对于中国这个邻居来说意味着什么?国民党高级将领、也被外界一向视为亲日派的何应钦曾说过一句话:中国强则日本为妾,中国弱则日本为盗。堪称经典。历史上只要日本一强大,就立即对外扩张。如果中国能够遏制,则换来东亚和平,否则,则是东亚甚至全球的灾难。如果甲午一战中国获胜,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太平洋战争。日本由于二战战败,失去了正常国家的地位,不得建立和保留正规军。但条约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的(冷战一结束,美国就单方面废除和前苏联签订的中导条约,中美之间的三个公报也实际不具约束力)。如果没有美国的制约,日本也早就毁约。美国目前正处于衰落阶段,中国显然不希望在自己现代化完成、崛起完成之前看到美国失去对日本的控制。美国现阶段由于自认能够掌控日本,俄罗斯元气尚未恢复,而把中国当作头号潜在威胁。实是错误的战略选择。中国的象征是长城,长城的军事含义是防守而不是扩张。事实上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也是“王者不治化外之地”。所以中国的崛起,并不会有挑战美国的主观故意。而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和日本则不同。这两国早晚会成为美国的真正挑战者(日本要想成为正常国家,必须摆脱美国的控制)。如果中美冲突,得利的必然是日本和俄罗斯。对于中国来说有两个无法改变:无法改变日本是中国邻居的现实;无法改变日本的国民性。而中国也有两个可以做到:一是一定要比日本强大,否则自身不保(但中国强大,日本却可平安无事)。二是中美关系。中美日俄四国的大博弈,将有可能决定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地缘政治和中美两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