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网 魏渭望
----
2010年8月7日22时至8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到了中国西南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在强降雨诱发下,该县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发生特大泥石流。泥石流携裹大量土石杂物洪涌顺沟而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形成的堆积物阻断了县城南侧东西流向的嘉陵江上游白龙江并形成堰塞湖(目前险情已排除)。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8月21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泥石流给当地人员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并在中国国内形成重大影响,针对泥石流的救援机制迅速启动,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先后两次到达灾区安抚受伤民众,并现场视察灾情指挥救援。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境内气候属温带气候区,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的差异性很大,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江南”“不二扬州”“女儿国”等美誉。不曾想这样一个胜景佳处竟然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难袭击。
对于舟区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根据各方专家分析大致归纳如下:
1、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致灾重要原因。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2、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因素。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3、当地森林植被的破坏,形成大量山体裸露,滞水能力降低,进一步导致当地地质环境的脆弱。
4、在上述因素基础上受强降雨极端气象条件叠加,终于引发灾害发生,酿成大灾。
随着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地域进一步扩张,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展与地质环境已经形成了矛盾对立。仅在争夺地盘这一点,如果说在平原地区尚有空间可拓,但对于山区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地之争则尤为突出,也更具危险。
纵观国内城市建设扩张,可谓如火如荼,与河流争场地搞建设、与湖泊争地搞房地产、与森林植被争场地搞开发、滥采乱挖破坏山体等现象不一而足。地质环境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保护多位居发展思维的末位,任由地质环境破坏活动发展、加剧,唯GDP论的畸形思想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者的脑海里是久挥不去。
在缺乏长远、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眼光之下,违背科学规律,譬如,山区搞大型集镇、搞大面积城市建设,大肆扩张城市地盘的这种城市化未必就是符合科学规律。超过地质环境承载限度无节制的索取,必然招致地质环境的反弹,最终形成严重灾难性后果。城市发展规划要慎重,山区城市建设、集镇建设扩展则更要慎之又慎,尊重科学规律,按照科学规律发展,保护地质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法制管理必不可少,均应通盘考虑,漏掉一项,则有可能就是致命的错误灾难。
舟区泥石流灾害夺取了数以千计的鲜活生命,多少家庭分崩离析,甚至销声匿迹,然而给与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保护植被生态,保护地质环境,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天平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到,但却可以付诸于不断的积极行动,这一点政府责无旁贷。与此同时,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少一份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少一份危害环境的举止,多一份爱护环境的行为,蓝天绿水映青山,安全家园定实现。
愿在历次自然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永远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