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杂谈、时评资料

传统媒体不应沦为微博“印刷版”

环球时报社评

----

  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在并不复杂的问题,被微博的一个个传言搅得十分复杂。红十字会的说法没人信可以理解,然而警方公布的信息也已经不管用,主导郭美美“身份认证”的一直是微博。中国有那么多擅长调查的媒体,大多都顺着微博的传言定调子。很少有认真的调查文章出现,媒体质疑微博上谣言的热情,远远小于质疑警方说法的积极性。
  微博在逐渐主导中国的信息传播,传统媒体一步步成为微博的附庸。首先是微博发布信息的速度做到了最快,“7·23”动车事故就是从微博上最先传播出来的。有统计显示,现在一半以上的热点新闻,都是通过微博等新媒体首发的。这是信息工具革命带来的,无可逆转。
  然而,微博上的议题设置,以及思想情绪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比信息快一步的影响更大。一段时间以来,诸如打拐、药家鑫案、独立参选人、指责倪萍做政协委员不称职,以及包括郭美美事件的讨论方向等等,微博都起了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传统媒体报道微博意见领袖的动态,已经相当普遍。
  传统媒体“跟着微博走”,并非没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微博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公众的意见和诉求,它与真实社会的映照,往往是第一时间和不加修饰的。作为新闻报道的一大信息源,微博显然是配得上的。
  然而微博对中国社会的意见反映又是很不全面的。首先微博使用者的构成,与中国社会的构成相差很大。微博常见的匿名发言,以及它的发散式传播方式,对形成偏激情绪都敞开了漏洞。微博上的种种现实,使这个出现不久的舆论平台还形不成稳定的社会责任感,情绪宣泄经常将解决问题的初衷淹没。
  传统媒体应与微博“打成一片”,从中汲取营养,但要努力避免被微博上的信息和话题控制,成为“集体微博控”。能潜得进微博,还得能浮得起来,如果我们随波逐流,整个传统媒体的思想深度,以及我们的多元性,都将被微博冲得七零八落。
  有人说,微博本身就是丰富、多元的。这话既对,也不对。微博的信息确实复杂而散乱,但微博自成一体的传播方式,以及微博积极分子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社会的多元化是不同的。实际情况表明,微博里更容易形成强势意见,它对弱势意见的容忍远远低于现实社会。微博里意见领袖的号召力,也高于现实社会。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出现对微博强势意见的膜拜,无力站在一定的距离上,观察并审视它们。这些媒体人本身对微博信息和强势意见的形成做了贡献和围观,反过来又被微博的情绪潮主宰。
  中国媒体人应当从对微博的被动中摆脱出来。如果我们一味转载微博上的信息,表达与微博上同样的情绪,甚至学着微博上的语言在报纸上骂“他妈的”,传统媒体只能降低自己的水准,变钝自己的敏锐,我们将成为微博的“印刷版”和“电视版”,我们将失去分辨能力,不自觉地向微博上的一切信息、甚至谣言磕头。
  虚心向微博学习,但保持敢于挑战微博强势意见的精神独立,这该是传统媒体的不二之路。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