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杂谈、时评资料

西方惊呼:互联网也“咬”我们

作者:单仁平

----

  社交网站和黑莓手机意外地“反咬”了英国一口,在美国费城、旧金山等地比伦敦“小一号”的骚乱中,也有互联网新技术“做祟”的影子。风水轮流转,霉运竟然同样轮流转。希拉里•克林顿女士直到不久前还在高呼维护互联网信息“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但一转眼,英国率先威胁在必要时“断网”,美国8月3日也出台一项战略报告,表示将“严密监控互联网和社交网站在传播极端思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原来是“中性的”!这完全打碎了美欧很多人对互联网仅仅“是搞乱非西方国家利器”的幻觉。互联网发明于美国,对它的第一波不适应性的确发生在西方世界之外。本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几次大规模动荡,互联网及手机技术都起了特殊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享受尽了“坐山观虎斗”的乐趣,通过互联网添把柴,也做的得心应手。

  然而现在轮到西方惴惴不安了。第一个不安是,伦敦及费城等地的“有害信息串联”方式会不会像癌症一样,在西方的城市里不断扩散。美欧的经济低迷不像是一场雷阵雨,天空很快放晴,高失业率以及福利压缩一眼望不到头。在西方的很多城市里现在点一根火柴,都说不准会不会烧一大片。

  第二个不安及困惑是,该不该针对这种危险做点什么,以至像卡梅伦首相那样公开与西方“言论自由”的价值观“唱反调”。西方学者和媒体近日讨论“言论自由是不是应当有边界”的明显多起来,但政治家像卡梅伦那样胆大的还不多,很多人像是在“观风向”。记者们应该逼希拉里国务卿表个态,那一定很有趣。

  其实社交网站的缺陷对任何国家的社会治理而言,都是非常严重的。社交网站的受益面很可能并非表面那样,宽至全体网民,而首先是少数互联网巨头。脸谱总裁扎克伯格曾宣称:“接受网络自由之利,就要接受其弊。”因为这个弊就像污染流进江河,受害最小的,永远是把责任推给社会的排污者。

  美国网络巨头不断与世界各国政府发生摩擦,让美国醒悟它们早晚一天要危害美国及其盟友的社会安全,卡梅伦的叫声要比内贾德的叫声管用多了,费城警察的愤怒,效果会更好些。

  我们无意对伦敦及其他西方城市的骚乱幸灾乐祸,但我们的确想用有些激烈的语言提醒美欧领导人,现在该是他们面对现实,与其他国家携手研究互联网监管的时候了。各国的政治现实及社会状况确有差别,但这种差别很可能小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别,当没有法律可以有效管束社交网站时,它逐渐聚集的能量,已经成为对全人类基本秩序构成威胁的巨大不确定性。

  西方政府一直是玩“双重标准”的魔术师,这一次希望他们能多少真诚些。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