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杂谈、时评资料

互联网政策是美国的一张面具

作者: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教授 丁襄翻译 

----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喜欢对世界各地的听众说:“若想成为21世纪的成功国家,你必须要选择为人权事业做更多贡献。”在去年谷歌发表有关对抗中国审查制度的声明后,希拉里向世界宣读了美国的新政策——鼓励各国政府保证公民的上网权。

中国一直是美国表演它如何维护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舞台。然而虚伪统治了一切,在美国理想化国家形象的光环上,镶嵌着许多矛盾事例,中国只是九牛一毛。类似的质疑声音在拉丁美洲和眼下的中东都不鲜见。美国政府所说的许多关于理想的花言巧语其实早已止步于美国的国境线上。而人们渐渐发现,所谓自由、理想和人权只是美国政府在实现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目标时所戴的一张面具。

希拉里关于互联网自由的宣言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对言论自由和互联网自由的镇压永远也不会在美国上演,至少不会在奥巴马政府任内出现,然而就在希拉里首次发表互联网自由演讲后不久,她就陷入了尴尬境地。她发现自己要面对“维基解密” 持续不断发射的炮弹。这一组织拥有超过25万份外交密电,以及其他关于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伊朗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政策的秘密信息。伦敦自由记者瑞安·加拉福尔说: “解密文件袁明美国滥用权力、充满腐败、满嘴谎言并犯下战争罪行.”

为阻止“维基解密”泄密,美国国务院展开了铺天盖地的镇压措施。有关镇压的新闻刊登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矾时报》的头条位置。连美国国会图书馆也与美国国务院沆瀣一气,阻止读者在阅览室登录“维基解密”网站。甚至有美国国会议员露骨地提议暗杀“维基解密” 领导人阿桑奇。

希拉里说:“我们支持单一互联网,全人类都有平等获取知识和主张的权利。”既然美国的愿景是自由与民主,它为什么又搞出这一套来?当今的西方政治思想不是将言论自由视为民主的必然产物,而且将其看做政治需求吗?甚至对新兴国家不也是如此要求的吗?而事实是美国政府扬言惩罚所有与“维基解密”相关的人。这清晰地暴露了美国领导层对言论自由和互联网自由的真实态度。

在被捕十个月后,涉嫌向“维基解密”提供25万份外交文件的美国士兵曼宁现在被追加了22项指控。在奥巴马政府发起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民主的战役后,这种镇压态度无疑非常刺眼。假设曼宁和阿桑奇是中国公民,在北京从事了同样的活动,奥巴马和希拉里可能早就提名他们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了。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