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杂谈、时评资料

中美互联网有可能分道扬镳

环球时报社评

----

摘要:中国显然还做不到将所有“防火墙”拆掉。世界所有国家都做不到让信息流动像风一样自由,表明各国都把社会安全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上。

    美国政府15日再次宣布将加大互联网破网工具的研究,以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专制国家”施压。好端端的互联网,正由美国驱动,出现类似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攻防。

  美国似乎是对的,希拉里国务卿15日的讲话慷慨激昂,美国要以此推动互联网信息流动的“绝对自由”,谁阻止它谁就是“反民主”。但美国人大概忘了,1992年中国首次申请接入国际互联网时,美国曾经以“政治障碍”为由拒绝,它当时担心社会主义中国从互联网得到西方信息。近20年过去了,美国的战略自私一点没变。

  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的,它与美国社会的对应关系犹如量体裁衣。传入非西方国家的过程中,它不断与那些国家的社会现实磨合。美国试图控制这种磨合的方向,不断致力于将互联网技术转化成修改非西方社会,甚至制造“政权更迭”的能量。

  毋庸置疑,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信息流动自由度仍不及美欧,它与社会对信息的承受力仍不够强互为因果,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一点点努力改变的。中国早已不是被信息铁幕罩住的国家,信息越来越开放是中国全社会的愿望,也是各种内外环境推动的大势所趋。

  然而中国显然还做不到将所有“防火墙”拆掉。世界所有国家都做不到让信息流动像风一样自由,表明各国都把社会安全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上。“9·11”之后美国的“爱国法”允许监督所有公民的信息活动,公民在互联网上看了什么,都会被知道。美国对本国信息自由的炫耀从根子上就不真诚。

  美国政府用信息技术挑战中国国家安全,将迫使中国采取临时性回应措施,从而可能导致中美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分道扬镳,比如美国人使用推特,中国人使用微博,美国人用谷歌,中国人用百度,双方的距离逐渐越拉越大。

  至少在一开始,美国对这种分裂更有优越感,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在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已经大大超过美国全部人口,中文的网上信息也在急剧膨胀。虽然英文信息目前仍处于全球主导地位,但它们主导不了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也未必就能主导人类的未来。

  中国人不喜欢分裂,但如果美国要强加给我们,也只好承受。未来随着中国社会对信息的承受力增强,以及西方对被中国信息市场边缘化的逐渐反思,双方未必不会上演“分久必合”。但那将是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条件下,双方更加平等的融合。

  有学者说,美国极力对外推行软实力的时候,往往是它硬实力不足的时候。其实互联网的力量并非像希拉里国务卿想得那么大,它只是压垮埃及、突尼斯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中国既不可能仅仅通过互联网监管就实现政治稳定,美国也不可能通过互联网捣鬼,就把中国变成今天的中东。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