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杂谈、时评资料

我那遥远的“美丽中国梦”

作者:张涛

----

最近回国,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找我很久了,想询问移民美国的情况。他是我这次在国内短时间里第四个向我咨询移民事宜的熟人。很久没进影院了,但这次专门去看了《1942》。最令我感慨的是,当年人们为了逃荒出走他乡,70年后诸多吃喝不愁的同胞却依然在重复同样的一幕。面对口袋殷实的朋友们,我很想说:现在不比以前,留下来,大家一起努力,中国总会变得好一些。但我又始终说不出来,在一个可以用手用心投票的国家生活了很多年,我又怎能去阻止别人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

我曾经写过关于中国梦的文章,我心中逐渐形成的中国梦和我最初接触的美国梦一样,凭能力说话,靠努力出头,整体社会公平正义,把最好的机会留给最有准备的人,在强人出头的同时弱势群体的利益也能得到相应的保护。中国新的领导层最近也在谈“中国梦”,“美丽中国”则是另一个开始流行的字眼。在新的语境下,结合近年来的移民热潮,也许我也应该与时俱进,谈谈自己心中更新版的“美丽中国梦”。

日益恶化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无疑是让众多国人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在渐渐成为诸多社会和民生问题的病灶。“美丽中国”最本色的硬件要求,其实就应该是老百姓生存环境的改善,而所谓和谐的根本,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保证生态和民生环境的基础安全。在一个美丽的中国,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只是希望每天早上起来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们不渴求能经常去国外的海滩度假,只是盼望重见儿时那片久违的蓝天;我们不奢望人人都能吃上特供食品,只是不想每天拿起碗筷总带着些冒险的无奈和悲壮。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外媒对中国官员的负面看法颇为抵触,因为接触过的官员大都很会讲道理,宏观认知相当到位。后来时间久了,我才渐渐明白这只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生态而已,当面的口吐莲花并不代表骨子里的仁义道德,背后的故事最终因为自我监督的缘故可以奇幻百出,这也是为何移民潮里不乏说起大道理来能把自己感动得七荤八素的官员及家属。说到底,政府官员只是职业的一种选择,而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和其它行业一样,这种职位需要更多的是职业监管和操守,而不是貌似德行完美的非我人类。政府公信的缺失恰恰来自这种表里不一现象的泛滥,而这种泛滥背后的原因则是有待完善的制度。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相信国人早已民智开启,不再把对自身利益的期望寄托在个体的包青天身上,制度的力量和延续性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期望。

和不少有移民意向的人聊,你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怀有不同程度的不安。移民人群中自然少不了已然在国内赚到钱的企业家,他们的不安虽然体现了社会上仇富情绪的蔓延,但在更大程度上则是对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在我看来,无论是仇富心理,还是所谓“国进民退”的经济现象,都在使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发生着左右两极的扭曲裂变,右者觉得无能为力,焦虑不安,乃至决定移财移民,而左者则积极追求特权,为自己的生意寻觅顶戴花翎。从正常商业运营的角度看,无论左右哪种趋势都会对企业家精神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对本来就在逆势生长的企业创新雪上加霜,并加剧整体商业社会的不安全感。

不约而同的是,四位向我咨询移民的朋友都把子女的未来视为移民的首要原因。中国的父母一向把自己的孩子视为一片天。在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相信没有父母会希望公务员是择业的第一选择,没有父母会把喝酒唱歌拼抢座位当作社会里谋生的必要技能来传授,更没有父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骨肉在虚伪和不快乐的氛围里成长和生活。

谈到往外走的移民,自然不能忘记芸芸海归。“取其精华,洋为中用”本应是海归们的最大贡献,虽然真不觉得国外好的东西都适合中国,但可悲的现实是国人吸收自欧美的有用东西寥寥,没用的玩意儿乃至糟粕却似乎糊里糊涂地学了一大堆。在海归们可以真正实现理想和担当的中国,既应有来自西方的概念,更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既应有从国外拷贝来的模式,更要有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既应有创富改变命运的原始欲望,更应该有创业改变中国和世界的追求和梦想。

在新年的开端,遥望“美丽中国“,那里有属于个体的尊严,有环境与民生的和谐,有发自内心的快乐。那是同胞愿意坚守的土地,那是游子渴望回归的故乡。在那片美丽的地方,有一种学习叫回忆,有一种前进叫面对,有一种梦想叫平等,有一种伟大叫正常。那是真正属于中国的美丽,是我心中的美丽中国梦。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