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杂谈、时评资料

中国应再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每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经济体都必须做到三个消灭:消灭贫困,消灭城乡差别,消灭工农差别。就算亚洲的韩国和台湾,也都走过了这个历程。那些把农村抛荒的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泰国,等,最终的代价就是进入长时间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重新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可以起到一举多效的作用。其预期效果将包括:经济转型和拉动内需;缩小并最终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困;避免走入‘中等收入陷阱’;全面而有效利的促进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全面而有效的结合农业集约化生产、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

  再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要做到上一节提到的几大转变,除了继续城市和工业的转型和深化改革以外,最有发展潜力的空间一定是来自农村。

  如果把城市2.6亿的农民工剔除掉,中国的城市化率不是51%,而是30%。换句话说,中国的城市化是空泛的城市化。农民工在城市被算为城市人口,可是他们没有户籍。没有户籍,不能叫做城市化,因为农民工的孩子、老婆、老人,大多留在农村。他们在城市打工,过段时间,还必须回到农村。

  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只能说明,目前中国的城市没有办法吸纳如此众多的人口。在北京,购买汽车,购买房子,都必须受到限制,其它城市也是大同小异。

  城市的交通吞吐能力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城市的医疗、教育、养老和其它的服务功能,远远满足不了所有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需要。所以,农民工不可能被城市所接纳,如果被接纳,城市的生活就会陷入更加被动的状态。

  对于工业来说,高投资成了许多官员的唯一手段,他们想不出除了投资,还有什么可以拉动经济的杠杆。这是一种可悲的现实,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缺乏思想,缺乏理论基础,缺乏创新思维的结果。

  没有人能够想到,重新走农村包围城市,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大家讲城镇化,其实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请问,没有农村的再度崛起,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在哪里?城镇化的动力在哪里?

  走农村包围城市,有下面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理论上,我们可以回顾1978年邓小平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前,城市和工业靠剥削农业来维持其低下的效率和生存空间。许多国有工业,没有农业的补贴,是不能生存的,更不要说发展了。

  而农业,公社化把农民的积极性给埋没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没有投一分钱,只是打破意识形态的框框,只是把原来属于农民的一部分利益,还给了农民、农村和农业。

  结果,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不仅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而且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市场,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如洪水一般的廉价劳动力。

  1985年以后,中国改革把精力都用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把农村的发展抛到了脑后。因为,只有工业,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农业、农村的发展,充其量就是4%或者5%的发展。

  对官员来说,快就是好。也就是说,10%比5%好。而对民生,对可持续发展来说,5%有可能比10%更好。这是大家不愿意讨论的话题,我在这里,也不想啰嗦了。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从1985到2012年,这27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快速的同时,中国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首先,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城乡差别长期存在。农村的土地、环境、人力资源,要不就是被掏空,要不就是被抛荒。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目前贫困不能消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根源所在。

  其次,抛弃广阔的农村,推生了城市发展的畸形。大、中、小城市发展高度畸形,推生了城乡进一步的裂化。大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的资源,其它城市,还有农村的资源贫缺。有文化的人,有钱的人,拼命的往大城市涌入,政府官员和政府的政策,推波助澜。一切,都是靠垄断、集中、精英的思维,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建设。谁知道,当一个精英城市,一个精英人才被树立的同时,我们却在牺牲无数的城市和无数的人才。

  农村发展和木桶理论

  可是落实到最简单的经济建设、空间和地理的布局,大家都变成瞎子了吗?再高的木桶,如果有一块缺陷,所能装的水就很有限。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再牛,甚至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其它城市还像第三世界,中国能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吗?你说墨西哥城大不大?牛不牛?可是,当人们谈到墨西哥时,你的印象又如何?你说巴西的富人有多富?他们每天可以开直升飞机从自己的屋顶,到办公大楼的屋顶,然后再由保镖带到办公室上班。但是,你知不知道,里约热内卢,每天都有枪战?这就是发展不平衡,收入两极分化所催生出来的经济怪胎。

  巴西的前任总统卢拉,原本就是一个工人出生,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普通人。可是,他看到巴西的不平等和贫困,才拼命的参与政治,最后当了巴西的总统。他8年的任期,一是转变政府的职能,猛抓民生,用一切办法消除贫困。他领导下的巴西,经过8年的改造,贫困人口减少了50%,收入分配的公平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转,基尼系数从本世纪初的0.62,下降到了现在的0.55。巴西,本来是全世界最不平等的国家,它代表了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笑话。可是,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去‘拉美化’的同时,中国却快速的在‘拉美化’。中国的基尼系数,现在可能已经超过了巴西。我并不相信西南财大基尼系数0.61的结论,因为我批评过他们的样本有问题,可是0.61的基尼系数就算有些偏高,这个结果也足以让我们惊醒。

  中国的少数人再富有,可以买数千万的别墅,可以买数亿元的飞机。可是,中国却还有超过10亿的人口还徘徊在温饱线上下,有近2亿人还处在绝对的贫困之中。有这么多穷人,中国再牛,能好意思叫喊成为世界强国吗?

  我两个礼拜前回了一趟老家,发现那里的老人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吃饭、水电费和很基本的其它费用,不包括医药费,每月的开支最少要600块钱,每年7200块钱。而中国的最新贫困标准是每年2300元,只是我粗算的温饱标准的三分之一。而就算这样无法相信的超低贫困线,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1.3亿人。如果用我估算的7200元温饱线的一半作为贫困线,也就是3600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应该是3.5亿以上。

  所以,平衡发展,比盲目的快速发展来的重要。平衡的开发资源,比片面的开发资源,来的重要。

  哪么,要做到平衡,就必须从最弱势的地方开始,从最弱势的群体开始,就像1978年的改革一样,必须从农村这个被遗忘的、有着广阔土地和巨大人口的地方开始。

  农民好了,贫困就容易被消除。农村好了,城镇化就成为自然。农民、农村好了,农村的市场就建立起来了,中国的内需也就被拉起来了。

  理论上,农村、农民的上游和下游的产业和服务,都和工业、城市有高密度的链条关系。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小城镇的建设,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础,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城市化得以健康发展的最大、最可靠的保障。

  从实践来看,中国34多年的发展,许多城市都是从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小城镇发展起来的。深圳就是一个最好不过的例子。30年前,深圳只是个小小的渔村,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城市。广东许多超过50万人口的地级城市,本来就是只有数万人的小县城。珠三角如此,长三角如此,环渤海湾也是如此,那里的中小城市,发展快,活力强,是穗、沪、京、津等特大城市的重要依托。全国最富的城市,不是四大直辖市,而是改革开放以后从小县城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如苏州、宁波、镇江、佛山、东莞等。

  如何发展农村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国家更加努力的去打造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中等城市,把它们打造成为当地广大农村的经济增长极,同时,有计划的打造更多的中等城市,把现在的小村镇打造成为功能齐全的小城市,成为依托中等城市,承接周围农村发展的小型增长中心。

  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新的投入,新的政策。鼓励土地和产业集中,鼓励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行业的配套发展。国家全面推行教育、医疗、养老和其它服务的健康发展,加强村一级的党政领导,把没有作为的、腐败的官员,变成能够为村镇建设,促进资源整合的官员。

  国家如果能够把上万亿的资金,直接的投入到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农村医院,农村的环境建设,其拉动GDP、拉动就业、拉动内需、拉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消灭贫困、缩小城乡差别,等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定比任何的投资都要大得多。这是需要观念转变的时代,不把握这个时代所赋以的机会,中国今后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相反,如果农村建设成功,中国走可持续发展,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才会有希望和光明。

  农村建设必须注意的要点

  农村为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断的输血,现在工业已经发展到可以反哺农村和农业的程度。但是,农村如何发展?政府的作为如何?哪里是农村发展的出发点和激发点?这些是本博文结束前必须强调的问题。

  本人认为,农村的发展必须注意下面的几个问题。

  (1)发展农村,必须坚决保护农民的利益和他们的土地,一切以提高就业和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政府的作用和投资可以集中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环境建设等方面。

  (3)把农村建设、发展农业、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

  (4)通过个人和集体通力合作,建设好农村的住房,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5)政策必须从底层老百姓的就业、生活和社会保障的需要出发,千万不可以从上而下的进行过度的政府干预。

  (6)大规模、全面的提高教育、医疗、村镇管理的质量。

  (7)在广大的土地上,建立星罗棋布的城镇群落,以及互相交错的产业和服务链条,争取20年之内彻底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绝对贫困。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