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时评、杂谈

《最美逆行者》为何惹了女性“众怒”?

作者:糖炒山楂

----

《最美逆行者》为何惹了女性“众怒”?
比预想中的感动更先到来的,是《最美逆行者》涉嫌丑化女性的风波。
“报名的都是男同志,是不是女同志也出一个呀”、“你一个女同志,在一边配合就好了”……这两句话成为《最美逆行者》涉嫌丑化女性的“罪证”,不断在网络上传播。尤其是第一个片段中,男性的积极报名和女性的回避拒绝,以及19:1的男女性比例,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觉到了被冒犯。
当下的舆论环境,任何与女性主义扯上关系的话题都更容易出圈,影视市场尤甚,不过这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三十而已》《浪姐》亦或是近期的杨笠等真切享受到话题红利的,另一种则是像《我是余欢水》这样处理不当引发争议一朝口碑丧尽的。
很显然,《最美逆行者》属于后者,而抗击疫情真实事件改编、和一组组女性抗疫数据的传播,也让舆论的讨伐来得更加猛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4.26万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女性占比三分之二;上海妇联统计显示,支援武汉抗疫一线的上海医生中,女性超过50% ,护士中的女性占比超过90%……
昨晚,#最美逆行者 女公交司机剧情##郭靖宇#等先后被刷上微博热搜,抹黑女性等成为关键词,甚至#请最美逆行者停播#的话题也频频被转发;截止目前,知乎上1.1万人为该剧打出的评分是0.8,这应该是国产剧中绝无仅有的案例,该剧也被网友称为《娘道2之最美逆行者》。
作为首部抗疫题材剧,《最美逆行者》抢占了时间优势,却也跌落的更加惨烈。而除了踩中女性主义的敏感线,该剧还暴露了哪些问题呢?
丑化女性、抵制肖战?《最美逆行者》的崩盘不止于此
市场对《最美逆行者》的高期待毋庸赘述,七个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单元故事、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加持,只是从市场效果来看,这份期待在剧集上线后不但没有转化成追剧动力和抗疫的光影记忆,甚至暴露了国产影视剧在操盘这一题材上的短板。
先从该剧被“骂出圈”的丑化女性说起,这背后其实是国产剧创作中最常见的套路。《逆行》塑造了三个疫情下可敬的女性形象,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传染科主任肖宁、为报汶川地震之恩的援鄂护士于丽娜、以及负责接送援鄂医疗队的女司机李文丽,只是这种对女性的颂扬还没来得及发酵便淹没在观众的怒火中。
两性对比、欲扬先抑,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工具人在影视中比比皆是,之前的《三十而已》作为女性题材剧更是出现了全员渣男的情况。回到《最美逆行者》李文丽的剧情,踊跃报名的男司机、被点名的徐大姐亦是如此,只是台词处理的不严谨、和运用手法的过犹不及都让观众感觉到了被冒犯。
而被网友抵制上热搜的导演郭靖宇,和他曾经拍摄的《娘道》也让市场进一步坚信这是一次有意识的丑化女性。事实如何尚有待讨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剧集本身的市场信誉伤害已然不可挽回,尤其是当其将关于女性主义的战火引向抵制肖战的浪潮时。
选择身处漩涡中心的肖战,应该是主创团队的一次冒险,向当红流量妥协,只是这也让该剧未上线之前就遭遇了第一波质疑。目前对肖战的抵制或质疑仍在持续发酵,“抗疫剧洗白”、“侮辱女性”等成为舆论关键词。显然他们低估了互联网的记忆,而可以预见的是,等到肖战所在的主题单元播出,又是一场舆论的腥风血雨。
丑化女性、抵制肖战,让《最美逆行者》一上线便遭遇了巨大的风暴,但其实跳出舆论浪潮理智来看,该剧同样不是一部合格的抗疫题材剧。首先,单元剧的形式决定了留给每个故事的时间都只有90分钟,很显然这并不是国产编剧和导演所擅长的,多线并行也让难度升级。
《逆行》聚焦的三位女性各有泪点,但从市场效果来看,无论是故事铺陈还是人物塑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于丽娜的设定是从汶川地震中走出来的报恩者,但戛然而止的故事让人物显得单薄、也让剧情显得虎头蛇尾;在李文丽的故事里,编剧又试图加入男女对比、婆媳关系、离婚女性等元素,最终成为狗血乱炖。
其次,剧中大量出现的医学常识错误,也在消耗着市场好感。微博上@协和医生Do先生就专业层面指出该剧存在的问题:抢救时拔掉气管导管、胸外按压不专业等。从这一层面来讲,这并不是一部合格的医疗剧。除此之外,护士不戴口罩、在医院嚼舌根等镜头同样是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不尊重。
再者,作为抗疫主题剧,《最美逆行者》出现了定位上的偏离,改编自真人真事却又真实性严重不足,追求电视剧的故事性却又夹杂着早期说教纪录片的感觉。这也让整部剧中很难找到那种抗击疫情时的紧张感和沉重感,主旋律台词的堆砌强行将剧集风格向煽情上靠拢,零碎的叙事节奏也消解了故事的高潮和泪点。
市场曾经有多高的期待,如今就有多大的失望。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