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时评、杂谈

烧脑吧,“双11”

作者:杨丹旭

----

原价1299元(人民币,下同,265新元),预售价1199元,跨店优惠券每300减40,店铺优惠券满200减30,预付定金50享两倍优惠,加购指定商品满200减20……所以,到底优惠多少钱?

两个星期前开始,“双11”的广告持续轰炸,打开各种手机应用,促销信息扑面而来,一直在提醒我,不买就亏大了。

摩拳擦掌准备为中国经济的内循环贡献一点绵力,可一看复杂的打折规则,还没下单我就晕了。这哪里是买东西,明明就是在考数学。

各种各样的优惠规则让人眼花缭乱:在网购平台玩“养猫”游戏,完成任务兑换购物礼券;加入会员并推荐给三名以上好友,获得优惠券;提前支付定金,在规定时间支付尾款,享受较低预售价;跨店凑单,凑满整数享受优惠;观看网络直播带货,抢折扣券;定时秒杀,享受优惠等等。

看起来折扣好多、优惠力度很大,但要真正以广告上的优惠价买到产品,简直是太难了。

中国朋友温馨提醒我,千万别相信商家在产品页面标的“到手价”。10月底开始的第一波“双11”预热中,她相中一件衣服,网店广告“到手价299元”,想尽办法凑各种优惠券,最后付钱时还是比“到手价”贵50元,愤愤不平找客服理论,才知道必须在11月1日零时至2时支付尾款,才能享受优惠。

隐晦的折扣潜规则把人搞得晕头转向,总之一句话:“想要便宜货,没那么容易。”难怪就连已经披荆斩棘“血拼”过好几个“双11”的朋友都感叹:“今年双11,实在太烧脑!”

有网民调侃,以前“双11”拼的是“手速”,11月11日当天一过零时,率先下单的消费者享最多优惠;现在拼的可是“奥数”,不仅得计算如何获得最多优惠,还得防着一不小心掉进商家套路。还有网民吐槽,熬夜凑单抢折扣、付尾款,不如早点放下手机睡美容觉,比“双11”买到的护肤品更有效。

复杂的折扣规定,成了今年“双11”最热的舆论话题,也引发官方关注。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留意促销陷阱。官媒央视也喊话商家,“双11”少一些套路,让利大方一点,多一点真诚,“千万不能把计算变成了算计”。 

吐槽归吐槽,中国网民还是热衷“双11”购物,有人还到各大电商网站搜罗折扣规则,做成攻略放上网。这场“双11”的盛宴,成为商家和消费者斗智斗勇的游戏。前者费尽心思,设计重重折扣门槛,赚取最大利润;后者见招拆招,尽可能换得最大优惠。

向新加坡的同事描述各种奇葩打折法时感叹,如果脑子不够用,连买卷卫生纸都要比别人贵几元。同事开玩笑说,中国“双11”购物节里头可都是智慧,能应付得了如此复杂的“双11”,中国人的头脑转速肯定要比新加坡人快50倍。

中国确实是一个逼你不停“烧脑”的社会,每天的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刻都得努力地动脑筋。比如,说话要很婉转,不能直来直去,要恰到好处;听别人说话也得分析,是不是话中有话,有没有弦外之音。中国人把聚餐称为“饭局”,一个“局”字蕴含大量学问,宾客、座次、话题、劝酒,样样都是门道,一个饭局下来,看起轻松的推杯换盏,其实就是人情世故的考场。

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也得“烧脑”,送多重的礼,包多大的红包,既不能让收礼者感到负担,又不能失了颜面,还要确保荷包不会大滴血。夫妻相处、儿女教育,都要花很多心思,就连投资买房,都得想方设法先离婚。

如果不会谋算,在中国就成了“老实人”,而“老实人”也等同于没有能力。说到底,这样的社会环境,也是因为激烈的竞争在中国无孔不入。快速运转的社会不会为某个人放慢节奏,新的科技来了,你必须得扑上去拥抱,否则连买东西付钱都有障碍;“后浪”赶上来了,你得赶紧掌握新技能、想办法提升,否则就会被行业淘汰;还有句话说,“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小三都在加倍努力,又怎能不动动脑筋,好好经营家庭和婚姻?

和这些比起来,“双11”的各种“烧脑”对中国人来说,大概只是小菜一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不聪明都难,不聪明也真难。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01111-1099974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