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时评、杂谈

山东大学一名伴读生的遭遇之思考

摘自:西陆网

----

我曾经是山东大学的一名伴读生,当年,为了能拿到学校的补助,我不得不选择了伴读,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身高比较高,有着1.75M。所以选择报名伴读的时候,很顺利的通过了。
通过后学校给我的任务是陪伴一名来自刚果的非洲留学生,通过交流,我知道他家里非常有钱。起初我们相处的还是不错,我的英语也因此有了提高,但在一次周末聚会上,那些留学生露出了自己丑恶的一面。
那是一个留学生聚会,因为是他的伴读,他提出的邀请我不得不去,你如果拒绝的话他会把种族歧视或者不尊重等等的理由而向校方投诉。而投诉的后果就是扣分,扣补助。这结果是我承受不起的,也是许多女同学承受不起的。
总之,那次聚会,有着超过二十个留学生和二十个伴读生。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个伴读生全部是身材比较好的女生,并且家里条件都比较困难的。聚会喝酒,许多女生喝不了也被强行劝酒,我甚至看到一个女伴读因为强行不喝而惹怒了一名留学生,那名留学生当着众人的面给了那女同学一巴掌。
当时我就害怕了,同时心中有着巨大的耻辱,我们是来伴读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帮助那些留学生的,但他们的态度明显有问题,就好像我们这些伴读生在他们眼里就是低人一等。
我很愤怒,我带着那被打巴掌的女生走出包间,我伴读的那位留学生拦住了我,动作很粗暴,甚至拉着我的头发。无奈之下我拼命的和他们拉扯,最后还是服务员看见,老板过来调解他们才放我们离开。
那年的学校补助我和那女生没有得,而那些没有回来的女伴读,有几个两三个月后去医院打胎了,当时全校的人都有所耳闻。我们不能反抗,因为学校的立场明显站在他们那边,我们能安全的毕业,已经是学校网开一面了。
现在被爆出来的伴读从当初的一对一,升级成了一对三。想想真的挺悲哀的,因为在当初学校就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直没实施。因为一个伴读不能随时陪着这些留学生,三个的话就是随叫随到。山东大学,真的挺周到,挺好客的,但我现在,只想好好的哭一场。
以上,是我前同事,前山东大学女伴读的自述。
老实说,当年她就和我说过一次了,当时第一想法是替她不值,替她愤怒。但我不能做什么,因为我无能为力。今天,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伴读的弊端,我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让校方有所反思。
我们中国的先辈用多少尸体才让我们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站直了腰板,但到了现在,山东大学让我们明白,我们其实还是跪着啊。
事实上,早在2016年,山东大学就启动了学伴制度。截至目前,山东大学官网上还有相关信息。虽然校方称其目的是,“可以让我校中国学生与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但“一对一”的学伴模式,在当时就曾引发质疑。
但山东大学并没有因此取消“学伴制度”,在继续推进之外甚至有所“升级”,即:2018年山东大学学伴制度采取了“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的配置。被微博网友曝出后,舆论哗然。博文称,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从2017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健康学伴,形成三人学伴小组,落选学伴则列入学伴库。
学伴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中,并不规避异性学伴问题。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
网友脑补了某种暧昧色彩。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称,“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
山东大学一名2016级男生表示,学伴是很正常的学习交流项目,已经办了好几年了。
对于网络质疑从“一对一”变为“一对三”,该名男生解释,山大男女比例本来就女生多一点,而留学生中一般是男生多一点,再加上女生参加校园活动普遍比男生积极,所以出现了爆料中说的“三伴一”的情况。
该男生说,“学伴计划”会要求学伴一起做任务,比如一起看书、看电影。
教育学者熊丙奇发文表示,对于这种学伴制度应理性对待、实事求是,而不应该任由情绪裹挟,对此进行过度解读。
一方面,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并不特别针对留学生。通过公开信息可知,该校不仅有“留学生学伴制度”,也有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伴”制度。
另一方面,学校设置调查环节也是为了了解情况,以便推进计划,由此对其加以演绎和指责,有失偏颇。

山大回应被吐槽
山东大学曾做出回应称,“我校举办学伴活动的通知是2018年发布,并非新发布,现在才拿出来炒作,是别有用心……此类舆情,不排除是有组织和有预谋的炒作,背后有操纵的可能。为此,必须要高度重视。”
有评论认为:山东大学的回应并不恰当。他们认为“学伴事件”被炒作,背后有组织、有预谋、有操纵,有点过分紧张,语言习惯性切换成“斗争思维”了。
如果山东大学直视问题,正面处理舆论,不打官腔,相信也会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
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正在研究此事。
山东大学研究生部一名教师表示,“学伴”计划最初从2016年开始施行,施行后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对于网络舆论的质疑,该教师表示系恶意曲解。
直到今天下午,@山东大学 才正式发布致歉说明。在评论区,有许多网友表示相信山大,也有网友提出,希望能公布进一步整改计划。

留学生“特权”被推上风口浪尖
该话题同时也再次引发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现象的争论,不少人将其解读为是讨好留学生。
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的新闻屡见不鲜,也不是一家两家高校。比如,一些学校让留学生住条件更好的宿舍,就屡引国内学生不满。
不可否认,在留学生政策发展过程中,我国一些高校为了招生政绩,确实存在利用各种优待措施来招揽留学生的现象。当然从办一流大学的角度看,重视留学生招生并没有错。毕竟,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所占比例也是评价一流大学的一项基本指标。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比例大多超过20%,而我国大学则普遍还很低。
但特殊对待之下,从留学生的来源国和攻读学位情况看,其整体质量并没有收获水涨船高的效应。这也正是国内舆论对“特殊对待留学生”现象不满的原因。而高校也应认识到,对高质量留学生的吸引力根本还是要靠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而非其他。
熊丙奇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更应将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管理中。比如,对于留学生不应再配专门宿舍、进行专门集中管理,而是当成普通学生的一员。这样恐怕无需特殊招募学伴,留学生们自然就融入了学校生活当中。毕竟,发展留学生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大学多元文化建设,而这首先就应消除对留学生生活方面的特殊对待。
回到此次“给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事件,虽然有过度解读的成分,但是,公众的忧虑也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何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如何让留学生无缝融入国内高校的学习与生活,恐怕需要更多创新工作要做。

 

http://shizheng.xilu.com/20210804/1000010001181777_1.html 


网站介绍( www.websitesworld.com )  提供旗帜广告与链接服务
© Since 2003, Websitesworld,Inc.